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金融知识进高校,守好学生“钱袋子”
(资料图)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滕昕璇 马静静 张洪硕 青岛报道
2月28日,由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主办,青岛市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大众网、青岛市广播电视台承办的“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大讲堂”活动第二站走进山东科技大学,为在校师生贡献了一场内容详实、生趣盎然,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远离非法校园贷”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普及课程。
来自中国银行青岛市分行的陈小妮作为讲师,首先为学生们介绍了近几年大学生群体遭遇的典型诈骗案例,并从案例中分析提炼出针对大学生群体常见的电信诈骗作案手法,有效深化了学生们对电信诈骗手段最新形态、犯罪手法及危害的认识。一个个真实案例深深触动了学生们的内心,学生们聚精会神地沉浸在课堂中。
为了帮助学生们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和能力,陈小妮为山东科技大学学子分享了传统电信诈骗及新型电信诈骗的几种常见类型,并列举了大量贴近现实的案例,帮助学生们加深印象。据陈小妮介绍,传统电信诈骗有短信诈骗、仿冒身份、下载APP以及刷单诈骗四种类型,而新型电信诈骗有入会服务、疫情诈骗、视频会议及创业诈骗几种类型。“大家一定要警惕这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它们非常具有迷惑性,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甄别。”陈小妮表示。
针对大学生群体易发生“非法校园贷”被骗等情况,陈小妮以案例为依据,并以幽默风趣的语句,重点解析了“非法校园贷”的常见类型、风险特征及危害,提醒广大学子提高警惕,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金融观。
在授课过程中,陈小妮不时以互动提问、有奖问答等形式调动现场气氛,整堂课程风格获得学子们的喜爱,得到在场师生一致好评。山东科技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天现场的气氛很好,同学们参与问答环节时积极性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以说,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远离非法校园贷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金融必修课’,防止被骗的最好方法就是学习掌握金融知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校学生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点群体之一,此次活动将金融知识融入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在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有助于推动创建良好的校园金融环境。